“盲目采摘、竭泽而渔,中国的道地野生材正面对相当严重的资源紧缺甚至耗尽。”在昨日荐的中国第三届中医药博览会上,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主任龙兴超向业内收到警告。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预警,正处于观测的99种野生中药材中,有13种药材已被指出深陷耗尽状态,其中还包括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重楼,以及丽珠集团的原料广豆根等。另外还有44种野生中药材正处于有所不同程度的紧缺状态。中药材价高质较低日益上升的中药材价格腹是骤减的产量。广西的广豆根产量从5年前的1000~2000吨/年锐减到现在的200~300吨/年。“从数据上看样子问题还不过于相当严重,但事实上有不少产量是越南、尼泊尔、老挝等周边国家贡献的,有些野材在国内一些传统产地完全绝迹。”龙兴超强变得极为担忧。因供求关系变化,野生中药材价格近年都转入较慢下降地下通道。近年来中药材价格的广泛走高又促成了栽种户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,市价一旦低于预期就盲目采摘,导致资源相当严重浪费。“拿重楼来说,一般是4月份采摘,但是2~3月份市价好,农民就缓着采摘出售了。”云南省药材商会常务会长余应康告诉他记者,将近一两年来公司遇到许多协议栽种农户债权人现象。急功近利的必要后果是中药材质量在源头上就无法把触。“同一个科的药材有几十个种,每个种别的药材效果都有差异,而现在产量不低,品种误解就很少见。”龙兴超强告诉他记者,“就样子把黄金、白银和混凝土煲在一块儿用。”失望的是,目前的检测手段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品种误解造成的质量问题。